> 文章列表 > “生前事尽非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生前事尽非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生前事尽非”的出处是哪里

生前事尽非”出自唐代薛莹的《羡僧》。

“生前事尽非”全诗

《羡僧》

唐代 薛莹

处世曾无著,生前事尽非。

一瓶兼一衲,南北去如归。

《羡僧》薛莹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羡僧

处世曾无著,

生前事尽非。

一瓶兼一衲,

南北去如归。

译文:

羡慕僧人

处世曾无所执着,

生前之事尽皆虚无。

一只葫芦兼具一件僧袍,

南去或北去都如归。

诗意:

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羡慕之情。诗人认为僧人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,不受物质和虚荣的诱惑,过着简朴的生活。他们不执着于世间的名利和功成名就,对生活的态度是超脱的。他们仅仅持有一只葫芦和一件僧袍,却可以随意自由地南去或北去,无论身在何处,都能够找到内心的归属感,体现了一种无拘无束、无所求的境界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,表达出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羡慕之情。诗人通过比较自己和僧人的生活方式,表达了对物质繁华的追求和生活琐事的厌倦,渴望能像僧人一样过上简朴自由的生活。诗中的\"一瓶兼一衲\"是对僧人生活方式的简洁描述,\"南北去如归\"则表达了僧人无论身在何处,都能够找到归属感和内心安宁的状态。

整首诗篇短小精练,用简练的词语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向往。诗人希望能够放下对世俗的执念,拥抱内心的平静和自由,追求内心深处的宁静。读诗时,人们不禁感叹世事繁华与自由简朴的反差,以及对内心平和的向往。